close

馬六甲是一個海濱小鎮,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以南約150公里處。

馬六甲於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即使在馬來西亞這個多民族國家內,也是一座極其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城市,充滿異域風情。

其獨特的氛圍源自馬六甲動蕩的歷史。 那麼,這次我就來講解一下馬六甲這個熱門旅遊勝地的歷史,以及馬六甲在馬來西亞建國過程中的重要性!

【馬六甲歷史概覽 別國屢次統治】

首先我想介紹一下馬六甲的歷史概況。 我們將回顧馬六甲的歷史 ,從“馬六甲王國”到“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誕生之前,一直到馬來西亞獨立。

-----

1396年馬六甲王國建立。 現任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王室來到馬來半島,宣佈建立馬六甲王國,這也成為後來馬六甲的根基。

1405年, 明朝永樂皇帝(即現在的中國)之命, 鄭和海軍上將前往馬六甲。 貢品貿易開始,港口開始繁榮。

1414年, 當時的國王 帕拉米蘇拉國王皈依伊斯蘭教,並將 伊斯蘭教定為國教。 以此為契機,與阿拉伯世界的貿易蓬勃發展,馬六甲 作為香料和陶器貿易的中轉港開始繁榮。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也逐漸傳播到馬來半島。

1511 馬六甲落入葡萄牙統治。 當時的馬六甲國王逃到馬來半島南部,建立了柔佛王國(今柔佛州的一部分),一直延續到18世紀受英國統治。 完全獨立為馬來亞聯邦後,其後裔又恢復為柔佛蘇丹。

1641年在荷蘭統治下。

1824 年 英荷協定簽署。 結果,馬六甲 海峽以東的馬來西亞成為英國領土 ,西面的印度尼西亞成為荷蘭領土。

1896年,包括馬六甲在內的整個馬來半島被英國統治。

1941年日本統治下。

1945年回歸英國統治。

1957年馬來亞聯邦獲得完全獨立。 (馬六甲是其中的一部分。)

-----

我以“概要”的形式介紹它,但它仍然給人一種豐富的歷史的感覺。

馬六甲多次受到其他民族的統治,這在近代來說是有利有弊的,但從文化的形成來看,這種反覆的統治使其成為多民族、多文化的城市。可以說,這是原因之一。

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簡史中出現的一些事件。 除了它的重要性之外,我們還將介紹馬六甲許多人參觀的歷史景點!

【馬六甲登上歷史舞台!明海軍上將“鄭和”的存在】

1405年,永樂皇帝鄭和船隊訪問馬六甲。 其作為供應基地的地位引發了這一趨勢,隨著鄭和的這次訪問,馬六甲開始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青雲亭是馬六甲中部的一座華人寺廟,至今仍被視為祈禱場所。

這座寺廟建於 1645 年,是為了紀念鄭和,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華人寺廟。

【馬六甲王國的鼎盛時期,展現了其在馬來半島的存在】

據說,作為貿易港口而迅速發展的馬六甲王國在1400年代達到了繁榮的頂峰。 在經濟繁榮的馬六甲,以貿易商品為中心,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而開始傳播的大量與伊斯蘭教有關的物品,從馬來西亞各州聚集而來,如民族服飾、配飾等裝飾品,武器(例如:槍和劍)等

黃金時代建造的皇宮就是這座“馬六甲蘇丹皇宮”(Melaka Sultanate Palace Museum)。

其實,這座建築當時建在聖保羅山上,可惜在葡萄牙佔領馬六甲王國時被毀。

這座寬74米的三層木結構吊腳樓,據說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建築技術,而且沒有使用一顆釘子。 如今,它已被忠實地修復,包括其建築風格,並已重生為文化博物館,您可以在這裡了解歷史和象徵當時馬六甲王國繁榮的 1,300 多件展品。

【馬六甲王國滅亡 在葡萄牙統治下】

1511年,列強的勢力開始到達馬六甲王國,當時正值鼎盛時期。 它遭到葡萄牙的攻擊,葡萄牙想壟斷馬六甲王國的利潤,而馬六甲王國已發展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基地。 它將受到葡萄牙的統治。

這時,正如開頭提綱所描述的那樣,當時的馬六甲國王逃亡到柔佛,建立了柔佛王國,也就是現在柔佛州的一部分,一直存活到了英國的統治之下。 因此,馬六甲並沒有被滅亡,而只是淪陷,葡萄牙成為了新的統治者

它被正式命名為“愛化摩沙”,俗稱“聖地亞哥堡”,是葡萄牙人統治期間建造的。

在建造這座堡壘時,從馬六甲海峽一直延伸到它。 與現在因填海而海岸線遙遠的馬六甲相比,你難掩驚訝!

這座建在海邊的堡壘是抵禦敵人(主要是荷蘭軍隊)進攻的不可缺少的城牆,現在只剩下這扇石門了。

【馬六甲已開始走民族文化混雜之路】

大約從這個時候起,馬六甲開始展現出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和多文化城市的元素。

爬上前面介紹的聖地亞哥堡後面的一座小山,就是“聖保羅教堂”和“聖方濟各沙勿略雕像”。

在葡萄牙統治下,馬六甲不僅成為重要的貿易中轉站,而且成為基督教(天主教)在亞洲傳教活動的新的關鍵地點。

正如我已經解釋過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基礎最初是在馬六甲王國時期建立的。 當然,基督教活動基地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其他信仰就會完全消失。 漸漸地,大量的少數民族湧入馬六甲,傳播自己的信仰和文化,相互融合。

與此同時,土生華人也逐漸在這個時期誕生。 他們文化的頂峰來得很晚,但他們的歷史大約在這個時候開始。一個從中國移民到馬來西亞的男子與一名馬來西亞土著婦女結婚,生下一個男孩名叫“巴巴”,一個女孩名叫“娘惹”。叫。 土生華人也是一個具有相同含義的詞。

娘惹婦女穿著的美麗服飾“Kebaya”的創作逐漸開花結果。 如今它已成為代表馬六甲的珍貴文化之一。

【荷蘭統治下的馬六甲多元文化共存立刻加速】

1641年,馬六甲的控制權從葡萄牙移交給荷蘭。 大家都知道,馬六甲這個地方,在西方列強的統治下,已經成為馬來半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重要地方。

從那時起,經歷了如此漫長的歷史,多民族、多文化的共存在馬六甲這座城市已是司空見慣。 這裡的標誌就是俗稱“和諧街”的街道。

這條和諧街。 從Tukang Besi街到Tukang Emas街僅300米的範圍內,排列著建於1781年的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建於1748年的伊斯蘭清真寺以及之前介紹過的聖雲亭。

即使環顧世界,如此多不同信仰的寺廟排列得如此緊密,也是罕見的景象。

另外,這是在馬六甲司空見慣的穆斯林清真寺的樣子,但事實上,這種三角形屋頂的清真寺,在馬來西亞其他地方並不常見。

圓頂形屋頂在馬來西亞和其他伊斯蘭國家的清真寺中很常見。 (當然也有例外,因為設計多種多樣。)不過,在馬六甲這裡,這種三角形屋頂設計是主流。

這是一種被稱為“蘇門答臘屋頂”的設計,全世界除馬六甲外,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都可以看到類似的三角形屋頂清真寺。 為什麼設計與一般屋頂不同? 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414年,當時馬六甲正式採用伊斯蘭教為國教。

當時據說中式建築和設計是通過與明朝,也就是現在的中國交流而傳承下來的,所以說它是積極融入當時明代主流風格的結果。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也是如此,與當時的馬六甲一樣與明朝有交往。

此後,隨著伊斯蘭教傳遍馬來西亞,圓頂清真寺成為主流,馬六甲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其三角形屋頂在近代已成為一種文化。

【馬六甲,在馬來西亞建國時期發揮了影響力】

馬六甲在被荷蘭人統治後,於1957年完全獨立,成立馬來亞聯邦。

歷史上的馬來西亞(馬來亞聯邦)獨立日是1957年8月31日,但事實上,大約一年半之前,即1956年2月20日,馬六甲第一代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宣布獨立。 從這個歷史事實我們可以知道,馬六甲是決定國家走向的重要場所。

早先介紹的土生華人在1800年代末至1900年代積累了巨額財富,官方名稱是Jalan Tun Tan Cheng Lock,是一組華麗的豪宅。

眾所周知,軒轅街的一些人對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

我們也介紹了馬六甲這座城市的一方面,可以說它對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的創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是地理因素,還有人文因素。

【馬六甲歷史概要】

我們深入研究了馬六甲的歷史以及歷史對馬來西亞國家的重要性。

馬六甲市及其人民在其漫長的統治歷史中接受並協調了多元文化。 多年來培育出來的氣候和地理優勢對國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是馬六甲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後仍繼續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次介紹的旅遊景點和馬六甲的歷史一起,如果你換個角度看的話,很可能會改變你的欣賞方式。 無論如何,請帶著這篇文章再次訪問馬六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laccathesail 的頭像
    malaccathesail

    馬六甲看海曬太陽

    malaccathesa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